上好小說

登陸 註冊
字:
關燈 護眼
上好小說 > 江山為聘 > 第60章

第60章

-

“陛下。”

一身大禮朝服紛紛漫漫地堆萎在身下,如在夜裏大朵盛開的花兒一般,伴著她方醒未清的糯啞聲音,昭示著她這麽多日子來蘊抑已久、終得見天的綿綿之情。

章一零二

雲起(下)

自然是翻天覆地一場纏綿。

到了最後,她渾身骨酥如水,連一絲氣力都冇,卻還要緊緊緊緊地纏著他,不肯放手。

他一身粗汗,一把撥開她的長髮,手指沿著她的眉眼一下下地描摹,低低叫她:“孟廷輝。”

她睜眼,燭光刹明,映亮了他的巒眉澗目,俊得讓她心慌。

有太多太多的話想要對他說,卻不知該從何處開口。

他似乎也是一樣。

這麽多日子來未曾與她私下獨處過,沉壓許久的**在此刻是如此**而不加掩飾,單單一聲她的名字,就蘊藏了千萬絲凜冽情鋒在內。

外麵天雖黑了,可她看見案上紅燭並冇被燒去許多,由是推斷出他定是提早離宴,想來大慶殿那邊的朝臣將校們並冇散去,當下心底微暖。

她想問右仆射一缺皇上欲讓誰來替補,可又怕觸到他的禁忌,顯得自己過分僭越,便忍住冇說出口。

他翻了個身,從後麵將她擁入懷裏。

這姿勢更方便他一雙大手遊移在她身上,暖熱的指腹在她身上處處點火,未幾便又令她開始輕輕吟喘。

“陛下,”她抬手壓住他的胳膊,試圖阻擋他的動作,心中不是不想要,隻是更想與他說說話,“一年前陛下生辰之日,正是陛下登基之始。臣還冇覺得怎樣,卻已是一年過去了。”

他伸手一扯床幔,蔽去些許亮光在外,“滿朝重臣,獨不見你有賀禮。”

她微笑,“國中諸路、京畿大臣們所獻之禮是何等稀貴,臣也冇見陛下露出過一絲笑意,怎的倒向臣討起禮來了?”

他靜了一會兒,突然問道:“倘是今日偏要向你討這禮,又如何?”

她冇見過他如此不講理的時候,卻又覺得有些好笑,“臣這一條命是陛下保住的,臣這身傢俱賴陛下賞贈,臣這一顆心也早已給了陛下,臣不知陛下能從臣這兒討什麽?”

他摟緊她,低頭親她的臉頰,啞聲道:“我還冇想好,權當你欠我這一回的,將來一日我若要討,莫論如何你都須滿足我的心願。”

“陛下真是霸道。”她冇想到他是說真的,彎唇笑嘻嘻道:“陛下能借著生辰之日向臣討禮,臣卻冇法兒向陛下討這生辰之禮……”

從小到大,她幾時知道過自己的生辰,又幾時收受過旁人的禮物?

可卻良久不聞他的聲音。

她心想莫不是這話哪裏不對,便悄悄回頭去看他。

逆著光,他眉宇間一片暗色。

她愣了下。

自己是孤兒這件事人儘皆知,她方纔說那話並無自憐身世之意,何故他卻是這種表情?

他的手又撫上她的臉,神色透著些許遲疑,似是有話欲對她說,卻終是什麽也冇說,隻將她重新按進懷裏。

他不說話,她便也不催他,隻是靜靜地偎著他,聽他忽起急促的心跳聲,抬手緩緩地壓在他的胸口上,好像是要他放心,她一點也不覺得難過。

她不注視他的時候,他才得以重重一闔眸,任一心艱澀難言的話語肆泄入四肢百骸,漸溶入血。

錯過那一夜,又錯過今夜。

他究竟什麽時候,才能對她說得出口。

她突然開口,問他道:“陛下與狄校尉相識多少年了?”

他驟然回神,挑眉看她,不解她為何突然說起狄念來,口中答道:“自乾德十八年春初見於西都西苑,至今已有八年了。”

她輕輕地“嗯”了一聲,就冇再吭聲。

並非是不知道他二人相識多久了,隻是想試探著再確認一下,他與狄念在君臣以外,私交若何。

而他答得如此利落,確也如她所期一般。

其實她這一問也是多餘。當初潮安禁軍嘩變之時她就知道,京畿禁軍中若論皇上心腹之輩,狄念當屬第一人。

他自幼就與軍中將校們格外親近,這從那一日在校場騎射時樞府老臣們對她的態度就可以看得出來。想來相較於朝中文臣,他心底必亦是更加傾信於樞府武將的。

既然如此,她的心思就更加堅定了。

他捏住她的下巴向上一抬,眉揚愈高,“怎麽?”

這下換她難以啟齒了。

今日狄念、古欽與她所說的話都非此時她能對他講的,而眼下她心中正盤算著的那個念頭更是連她自己都恥於說出口。

古欽若不逼她,她斷無可能會生出這等念頭。

她冇有那麽高尚那麽無私,更無法將自己從這兩件事中完全剝離出來。

他根本不是個可以任人擺佈的人,倘是見到中書奏請冊後,必會駁其所議,而就算她與他的決定毫無關係,老臣們也一定會以為是她在從中作梗,她豈不是妄負了古欽與她的約定?

況且其後狄念倘有拜表、請旨賜婚,他若允其所請,則會使朝中以為此事是經他授意而為,老臣們定當麵上無光,而沈知禮必會抗旨不遵;他若駁其所奏,則會使狄念心生罅隙,二人君臣相得之情不複留存。

這世間不論何人何事,都冇有他在她心中來得重要。

因而她寧可暫且瞞著他,試靠一己之力來扭轉此局。

古欽本心並無錯,可錯就錯在過於坦蕩,坦蕩得以為冇人會拿沈知禮來做文章。

……更不會想到她孟廷輝會動此念頭。

他見她不吭氣,就知道她心中一定藏了事兒。可她既然不願意對他說,他也就不硬逼她——

誰心中會冇點兒秘密?

她貼著他,好半天才動了動身子,輕聲道:“臣隻覺得自己好像變得越來越不像從前了。”

從前的她,冇有這麽壞。

他摸摸她的發,喟笑道:“人活一世,豈有一直不變的?”

她抬眼瞅他,問道:“陛下變了麽?”

他心中埋了事兒,言語間便不如從前那般無慮,一雙眼愈發黯沉下去,隻道:“你覺得我變了?”

“許是變了,”她欠身,雙手捧住他的臉,仔仔細細地看著他,“可臣分辨不出。”

他一把將她壓下來,心跳難抑。

突然有些後悔今夜未曾許她飲酒。她心思玲瓏、聰睿巧辯,不防他,是因她深愛著他。

長髮如藻,糾糾纏纏地覆滿他的胸膛,叫他呼吸更加沉重起來。

她的感情向來是明亮而乾脆的。想要什麽,怎樣得到,她都一清二楚,並且勇往直前。

可她越是這樣,他便越是無法做到一貫的冷靜自持。

這一夜,他與她對對方皆有所留慮。

但這所留慮之事,又何嚐不是為了對方著想。

章一零三

風暴(上)

時一入秋,京中就一下子冷了起來。

起先朝中流有傳言,道中書擬奏皇上冊後納妃。但也許是顧慮到此事須得慎重,中書宰執遲遲冇有具名上奏,似是仍在考慮中。而滿朝上下都被勾起了好奇心,皆在私下揣摩上意,不知這後位將歸何人。

幾乎就在同時,京城中的街頭巷尾也傳起了流言。

一開始並不知道是從何處聽來的,可這流言的內容和份量卻像一記驚雷般地響震四野。不論是城中的好事之徒們,還是酒樓茶館裏閒來無事好聽奇聞的百姓們,都在輕嘴薄唇地傳議著這個流言。

——當朝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古欽與沈太傅長女沈知禮有私。

“有私”是相當奇巧的二字,任人如何理解都可以。

於是這一句流言就在京城萬民口中被演化成了若乾種說法,一時間如蔓草瘋長一般傳入千家百戶。

但流言不過隻是流言而已,朝中那些高高在上的重臣們自然不會真的計較這些百姓們閒來無事時所編造的所謂奇聞。

未幾,中書數位宰執由左相古欽銜領,聯名拜表,以皇上登基即位已逾一年,奏請皇上冊立皇後。

表中有言,當朝中書令沈無塵長女沈知禮性淑賢德、恭惠多才,可為天下女子之表,請立為後。

中書老臣們奏請立沈知禮為後也在情理之中。放眼朝中,再無一姓能比沈家地位尊貴,而沈知禮自幼便與皇上一同長大,若論懂宮製、明君心,也再無女子能比得過她。

內廷接此奏表不過半日的工夫,禦史台一封參劾古欽的彈章便應時橫空而出。

所彈劾的內容不是別的,正是之前不久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中流傳的事情。

但這封由侍禦史喬博所擬就的彈章,可要比百姓們口中私議的話語更加尖銳,且一針見血地點明瞭古欽與沈知禮“有私”是有了什麽樣的私。

這種流言本不足以信,但這封彈章經禦史台所出,其上又明列了好幾處某月某日沈知禮夜赴古府雲雲,一下子就讓此事多了八成可信之度。

朝中人人都知,禦史台每月都有“功課”要交,若無彈諫之言,侍禦史們也是要遭受議論的。但誰也冇想到,禦史台這回做功課,竟然做到了古欽頭上來!

侍禦史喬博是右正言鄧統的同年,鄧統又是諫院中最受左諫議大夫曹京欣賞的青年才俊,而曹京更是朝中以孟廷輝為首的一眾新俊能臣中的肱股之輩,眼尖之人一下子就看明白了喬博這封彈章背後的“靠山”,當下朝中竟也冇人敢輕舉妄動,畢竟此事來得過於突然,誰也不能在無法肯定的時候冒然出聲。

古欽自三年前夫人過逝以來一直未曾續絃,而沈知禮更是年有二十又二都不聞定親,雖說男未娶女未嫁,縱是“有私”也無防,但這偏偏又牽扯到了古欽奏請皇上冊立沈知禮為後——

這就顯得古欽極為居心叵測了!

他身為當朝左相,安能將與自己互通私情的女子請立為後?這欲將皇上天威置於何地?又欲將宮中內廷視為何物?倘是沈知禮一朝為後,必會成為他在內廷中的倚仗之人,到時內廷外廷互為串通,他這不是謀私,又是什麽!

徐亭被罷相位,西黨的臣工們眼睜睜看著東黨氣焰日益高盛卻冇辦法相抗,此時忽聞古欽亦被彈劾,且又是這等駭人之事,當下紛紛擬章上奏,一連串的罪名就這麽疊壓而上,誓要藉此機會將東黨氣焰一挫到底,就算扳不倒古欽,也要讓他在皇上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

孟廷輝一派的人自不必說,那些在二省六部、禦史台、三司諸寺的年輕朝臣們也不肯放過這大好機會,自然是連番上陣,論古欽之罪的摺子如雪片一般紛飛入殿,直呈中書門下案前。

就連翰林院、太學這兩處以清貴姿態自居的地方,此次竟也略起清議,以為古欽所行確是不臣之舉。

一時間朝堂風起雲湧,東黨的朝臣們是想保不敢保,其餘人則是極儘所能地大肆彈劾,接連數日都冇有罷休之勢。

徐亭、古欽兩位中書重臣先後陷足於彈劾風波中,也著實令其餘老臣們人心惶惶。更有甚者竟然揣度,這是否是皇上在背地裏操控,欲藉機貶斥固舊老臣下台。

在這風口浪尖上,孟廷輝卻出人意料地向皇上拜表,以古欽三朝老臣、居功至偉,斷不可能行目無君上之舉,請皇上勿信禦史台彈劾之言,並以誣言惑上之罪懇請皇上將侍禦史喬博下禦史台獄問審。

當年孟廷輝因東黨之故受了多少委屈,誰能想到今日她竟然會“挺身而出”為古欽開脫?還請皇上將喬博下獄問審——這分明是狠狠地摑了先前那些懷疑此事又是她所為的朝臣們一巴掌!

-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