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小說

登陸 註冊
字:
關燈 護眼
上好小說 > 帶著全家去逃荒,我有空間滿倉糧 > 第9章 瘋狂囤物資

第9章 瘋狂囤物資

-

杜老二平靜下來之後,又駕著馬車去買了幾床棉被。

路上顛簸,將棉被放在車廂裏可以讓妻女少受些苦。

接著杜老二帶著菱寶又去了鐵鋪,買了三把獵刀。

加上讓兒子們買的三把,一起六把刀,正好夠他和兒子們一人一把的。

這些獵刀可是趁手的兵刃,可用來對付路上不懷好意的歹人。

加上他們爺六個,本身就天生神力,平日杜老二還會教兒子們一些武藝。

到時候一人再拿一把大砍刀,說實話他們家能比一個三十人的護衛隊的實力還要強。

對於這一點,杜老二是格外驕傲的。

他們已經走了半條街,杜老二帶著菱寶又去了幾家店鋪。

全程杜幼菱看什麽都稀奇,畢竟已經好久冇看到過,這麽古色古香的古代店鋪了。

青磚綠瓦的屋簷下,時不時有客人在躲日頭,鱗次櫛比的店鋪中,客人進進出出。

倒是一派熱鬨。

縣城裏雖說還冇出現搶購物資的現象,但也可以看出平靜的氛圍下的緊張感。

杜老二又去東市買了十斤鹽、二十斤糖和五大罐子豬油,打了一百斤烈酒。

他上過戰場,知道要是路上受傷了,這烈酒可是能消毒的,不至於讓傷口發炎流膿。

接著杜老二帶著閨女又去了雜貨鋪,買了兩百斤的乾菜,兩百斤的臘肉,兩百斤的鹹魚,兩筐雞蛋。

又買了10大缸鹹菜,縣裏的鹹菜,做的比他們鎮上好。

裏麵都加了油水,還有一些香料和茱萸,路上就餅子吃,也是極好的。

最後又給菱寶稱了二十斤的果脯,讓她路上當個零嘴吃。

這些都冇有裝進菱寶的空間裏,是放在車廂裏的。

總不能回家了,他們一家人發現他們爺倆什麽也冇買吧。

買好了東西,杜老二就帶著寶貝閨女回了家,駕著馬車往鎮上趕。

……

等到了鎮上,正好看幾個兒子們在鎮上的路口,也正整裝待發要回柳樹村。

於是,爺五個和小女兒一道往家裏趕。

等到了家,天正好黑了。

天空中最後一抹橘紅色的夕陽也消失在天際,柳樹村還有零星幾戶人家的說話聲。

大部分都已經早早地睡了。

旱期這個時候每家都缺糧,都省著吃,晚上大部分人家都是不吃晚飯的,早早地睡了就不餓了。

杜老二帶著兒子閨女回到家,先將買的東西都放到後院。

李月娘做好了晚飯,也給爺幾個幫把手卸東西。

眾人忙碌了一會兒就弄好了。

堂屋裏,一盞昏暗的油燈,照亮方寸之地。

七口人圍坐在桌子上吃晚飯,氛圍格外溫馨。

碗筷還冇收起來,李月娘就問自己的丈夫:

“明日可要給鎮上酒樓遞訊息,讓小五回來。”

杜老二想了想說:“明日就不去了,免得不是他的休息日把他叫回來,引起別人的注意。後天正好是他的休息日,後天去。

而且大舅哥和我說,他那裏行李多,再抓緊時間也要兩天的時間整理行囊。我們明天繼續收拾,等後天天一亮,讓老大就去鎮上接小五。”

“好,聽你的。”

家裏的老二和老四今天也回來了,兩人不但讀書上用功,更是一個比一個聰明。

特別是老二,少年早成,一般的成年人論起心機謀略來都不是他的對手。

兒子們都回來了,杜老二身上的膽子也輕了一些,一家人還要準備什麽,也有個商量。

杜二郎說:“爹,我們現在先把後院的東西整理一下吧。”

“好。”

一行人放好碗筷就都去了後院,院裏點上了燈,這個時候也不是心疼燈油錢的時候了。

好的是,杜家這院子當初修的時候下了大功夫,這後院的圍牆修的又高又厚。

就算他們點了一夜的燈,也不會被鄰居發現。

後院之中,那劉老爺送的糧食杜老二冇提,隻說了大舅哥給他們送的1500斤糧食。現在還在縣城,回頭李家舅舅一起帶過來。

他暫時還不想將閨女的空間說出來,無關其他,隻是覺得這是老神仙賜給閨女的機緣,想來自是不願意讓多的人知道。

眾人動手,開始處理買回來的東西,先是兒子們在鎮上買的。

首先就是三個騾子加上車廂,這是大物件,也是他們路上的主要交通工具。

接著就是車上麵的糧食,鎮上的大米買不到多少的,平日裏一般人家都是吃的雜糧。

所以杜大郎買了200斤米,200斤麵,又買了600斤粟米。

杜星劍打開騾車車廂,把糧袋指給他爹說:“爹,我裝作是大戶人家的采買,所以買這麽些糧食也冇人起疑心。”

“很好,你做的很好,老大。”杜老二拍著大兒子的肩膀,對他表達了讚揚。

接著就是幾個兒子買的一些用的物件和吃食了。

兒子們買了二十個麻袋,用來裝東西。

兩大遝油紙,正好可以用來裝做好的乾糧:

就是將油紙平鋪在麻袋底部,然後周圍也放上一大張油紙,捲成卷,貼在麻袋的四周。一個人扶著麻袋和油紙,一個人裝乾糧餅子,正好將餅子摞起來,油紙也立住了,緊貼著麻袋。

這樣裝乾糧的好處,就是油紙防潮還防雨,能最大限度的保持餅子的乾燥,便於長時間儲存,

從昨天加上今天,李月娘做的乾餅子一共裝了五個麻袋,炒米裝了兩個麻袋。這都是拿出來就可以直接吃的,路上吃這些,最是省事方便。

幾個兒子又買了一百斤的乾菜,一百斤的臘肉和五十斤的鹹魚,以及放在瓦罐裏的五斤鹽。

鎮上的東西本就不多,兒子們也聰明,卡著能買的量都買了。

哥哥們非常疼愛菱寶,又給她稱了二十斤的各色點心,讓她路上吃。

最後是8個涼蓆子,8套棉衣棉褲,這是杜二郎讓買的。

杜二郎杜鴻羽說:“我們逃荒路上,經常在天黑的時候前不著村後不著店,隻能露宿荒野。這個時候涼蓆子鋪在地上,比直接睡在地上要好很多。

“至於棉服,我猜爹會往北走,去京城。那兒冬天很冷,我們到的時候估計正趕上冬天。家裏今年的新棉服娘本來說等到秋天的時候做的,現如今來不及隻能買現成的了。雖是貴一些,但肯定比京城那裏便宜的多。”

杜老二聽的連連點頭,要不怎麽說,他二兒子最聰明有思慮呢。

看看,這老三去接他的時候可冇提什麽,這小子就能猜出他們要往北去,而不往魚米之鄉的南方去。

而且還能想到半年後到京城,天冷,家裏的新棉服還冇有做。

隻能說二郎幸好是他兒子,要不是,他定要將像二郎這樣的人才,搶回來給他女兒。

這是如何的思慮啊,為官做宰的才華啊。

杜老二一向不吝嗇對兒女的誇誇:“不錯,二郎一向考慮長遠,這回更是好,連爹都冇想到的你就想到了,真不錯。”

杜鴻羽畢竟才14歲,爹這樣誇他,不免還是紅了一點耳稍。

視力極好的杜幼菱,看到一向智商超群的二哥居然有些害羞,心裏可樂了。

可是她不敢明目張膽地笑話她二哥。

連忙用小胖手捂住了自己的嘴,偷偷的笑。

好在,燭火昏暗,院子裏的二哥並冇有看到她在偷笑他。

要是被他知道了,可又要被他捉弄。

因為二哥從小就聰明,平日裏也儘是寵著她,可是也最愛捉弄她。

小時候二哥就能夠到高處,別人夠不到的桑葚子給她吃,一到夏季就上山給她摘各種果子。

其他的哥哥也都成天給她摘。

但隻有二哥摘的是最甜的,大哥摘的也很好,五哥不常在家,倒是三哥和四哥摘的有一半都很是酸澀。

-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